小国学网>百家姓>濮阳的起源和由来

濮阳

百家姓濮阳姓专栏主要介绍濮阳姓的起源知识及由来历史资料,以及推荐多个好听的濮阳姓男孩/女孩名字。

濮阳姓起源

濮阳姓起源
以地名命姓。濮阳,古代又名澶州、帝丘,因地处濮水之阳,故名濮阳。上古时炎黄部落首领颛顼帝高阳氏曾建都濮阳(今河南濮阳市)。颛顼帝的后代有郑国姬姓居于此地,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称作濮阳氏。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上古时期濮水流域住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濮,原为河南、山东地区一条河流的名称,古称濮水。在上古时代,山峦之南坡、河流之北岸被人们称为“阳”,在濮水北岸居住的人们就按习惯称所居之地为“濮阳”,是一片广大的地区。古濮水在人类社会中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上游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城西南从“四渎”之一的古济水(今小清河)分出,大致沿现在天然渠走向至长垣县赵堤又沿回墓沟走向进入今濮阳境内,往东北方向横穿濮阳县全境,之后出濮阳穿范县东入山东省境内,又汇入济水。古濮水在历史上孕育了濮阳(今河南濮阳)、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部)、临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镇)、濮州(今山东鄄城)、咸(今河南通许)、洮(今山东汶上)等一大批城镇,孕育了一支古老的部族——濮人、百濮,诞生了中华民族文化之先河的“桑间濮上”、“卫风新声”。上古时代所称的“四渎”,即“江、河、淮、济”,也就是今天的长江、黄河、淮河、清河。古济水是发源于河南省境内的一条古老河流,流经河南,与黄河大致平行穿越山东而入渤海,在山东境内今称“清河”,清河与并行的黄河相较是一条小河流,因此被后人称作“小清河”。在历史上,黄河曾改道夺小清河入海。古濮水,就是古济水的一条分合支流。

远古时期,中原部落联盟首领颛顼帝因濮阳之地十分丰饶,遂在该地建立了都城,因此该地区也称“帝丘”,后来其地住民就以地名为姓氏,称濮阳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这在史籍《姓氏考略》上有记载:“濮阳氏的先祖原居于澶州,后以地为氏,望出广平。”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上亦有相同的记载:“濮阳氏,其地在澶州,后汉外黄令牛述,以濮阳潜为主簿。”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阳市的南部。

颛顼陵后濮阳氏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濮氏、阳氏,亦有维持濮阳氏复姓者,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濮阳氏、濮氏、阳氏共邑为源,但未必同宗,堪称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成公的后裔,属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成公姬郑在执政时期(公元前634~前600年),将国都从楚丘(今河南滑县卫南坡)迁至濮阳。到了战国时期的周显王姬扁二十三年(卫成侯姬遫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卫成侯自贬为侯爵。再传至周慎靓王姬定元年(卫孝襄侯五年,公元前320年),卫孝襄侯自贬爵号为君,以表示卫国与战国诸雄争霸无涉,史称“卫嗣君”。其实这时的卫国已经非常弱小,仅据有濮阳一城之地了。

到了先秦时期的秦昭襄王赢则五十三年(卫怀君三十一年,魏安釐王魏圉二十三年,公元前254年),卫怀君去朝见魏王,魏安釐王却乘机杀死卫怀君,灭了卫国。到了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卫元君姬元元年,魏安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52年),魏安釐王让卫国复国,但是立的是自己的女婿姬元,史称“卫元君”。秦王赢政八年(卫元君十四年,公元前239年),秦军攻占了濮阳城,秦王强行迁徙卫国于野王(今河南中牟)一耦。卫元君去君世后,儿子姬角继位,史称“卫君角”。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而卫国却因为实在太弱小的缘故,不值得那位始皇帝再去“灭”了,所以反而得以继续存国。一直到秦二世嬴胡亥元年(卫君角二十一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诏废黜了卫君角的爵位,卫国至此才在立国八百三十八年后真正灭亡,共传三十五位君主,是整个两周至先秦时期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国。

在卫成公以后历朝卫国君主的后裔子孙中,均有人以都城名称为姓氏,称濮阳氏,后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濮氏、或谐音的蒲氏、莆氏,以及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濮阳姓郡望堂号

郡望

博陵郡:东汉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置县,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东汉建安末期改为博陵郡。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重新改为博陆县。西晋时期改置为博陵国,治所在安平(今河北安平),其时辖地在瀛州、深州境,即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又改为博陵郡。隋、唐两朝时期有定州博陵郡,但并非晋朝时期的博陵旧地,而是在今河北定县一带地区。

平陵郡:汉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山西文水县东一带。晋朝时期改为平陵县,属于青州济南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历城县东部一带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堂号

博陵堂:以望立堂。

平陵堂:以望立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相吴堂:三国时濮阳兴任会稽太守,他和琅琊王孙权的交情很好。孙权做了东吴皇帝后,封他为外黄侯,拜丞相。濮阳氏因以"相吴"为堂号。

濮阳姓家乘谱牒

安徽桐汭濮阳氏旧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残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宣城地区广德县档案馆。

濮阳姓迁徙分布

濮阳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四位门阀,望族出博陵郡、平陵郡。濮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濮阳原为地名,当地有一条河流名濮水,此河的北岸按习惯就称之为濮阳(古代河之北岸为阳),即今河南省濮阳县。最现是古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他是黄帝的子孙)的后人于此居住过,当地人就以地名为姓,流传下来。春秋时,卫国郑大夫居于濮水之北,也有说其封地于濮水之南,后人就以濮阳为姓。从《姓氏考略》上考证,濮阳的先祖居于澶州,后以地为氏,望出广平。同样《通志·氏族略》上亦有“濮阳氏,其地在澶州,后汉外黄令牛述,以濮阳潜为主簿。”的记载。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方。“濮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便已出名,这个地方位于今河南省东北隅,黄河的西北。相传上古的颛顼帝陵仍为我国的著名古迹之一)。颛顼帝的后世子孙有居住于此地的,因而以地为氏,称濮阳氏。望族居博陵郡(今河南的濮阳市,古称澶州);平陵郡(今山西文水县东一带)。

如今在江苏省的海门市、安徽省的广德县等地有少量分布。

濮阳姓拼写规则

姓氏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濮阳pú yáng   

濮阳姓取名规则

“濮阳”姓女宝宝取名 濮阳誓灏 濮阳正灏 濮阳美木 濮阳蒂陶 濮阳乙佩 濮阳燮玳 濮阳洛好 濮阳琳骐 濮阳冯若 濮阳窦绩 濮阳姜泊 濮阳禹尧 濮阳稳周 濮阳隐传 濮阳凤亭 濮阳毓动 濮阳寅动 濮阳宁燕 濮阳妍寸 濮阳台善 “濮阳”姓男宝宝取名 濮阳警佘 濮阳胜允 濮阳龙靖 濮阳撷严 濮阳恋党 濮阳适凡 濮阳赣铿 濮阳礼黄 濮阳品彰 濮阳上旷 濮阳辩玮 濮阳舜正 濮阳路震 濮阳浩毛 濮阳祖闵 濮阳启品 濮阳恋腾 濮阳懿加 濮阳蔚鹤 濮阳朋迈

濮阳姓QQ头像

        QQ头像使用方法
把鼠标放到上面的一个QQ头像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把QQ头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点击QQ面板的“菜单”→“设置”→“个人设置”,这时就进入QQ的“个人设置”面板,然后在QQ头像右边点“更改”→选择“本地上传”→选择你刚保存的头像→最后点“确定”,这在你就拥有了超个性的QQ头像了,赶快试试吧。
只有QQ会员或QQ等级在16级以上的用户才可以使用QQ自定义头像!  

濮阳姓男孩名字推荐

濮阳帅杭  濮阳秀贤  濮阳卫姬  濮阳烁荔  濮阳贻哲  濮阳爱涵  濮阳金铨  濮阳仕雄  濮阳嘉镔  濮阳荣鲜  濮阳炜烨  濮阳广瑞  濮阳晟晖  濮阳连忻  濮阳坚利  濮阳跃波  濮阳楠钰  濮阳贵平  濮阳楷贤  濮阳大成  濮阳艾没  濮阳泽桤  濮阳语麟  濮阳世伟  濮阳帅帅  濮阳晨昆  濮阳语翔  濮阳成忠  濮阳孟君  濮阳波翰  濮阳艺恒  濮阳佐燃  濮阳敏诗  濮阳吉波  濮阳弘力  濮阳昊轮  濮阳靖书  濮阳火猜  濮阳佳航  濮阳文銮  濮阳若宁  濮阳文揿  濮阳美娣  濮阳锦洪  濮阳先栩  濮阳素珍  濮阳叶波  濮阳培芯  濮阳雪锐  濮阳正惠  濮阳启富  濮阳晓克  濮阳梦贤  濮阳本艺  濮阳吉璐  濮阳兆萝  濮阳子语  濮阳芸茜  濮阳东东  濮阳钟亮  

濮阳姓女孩名字推荐

濮阳缌婷  濮阳源馥  濮阳可娅  濮阳妃艳  濮阳珏嫣  濮阳体莹  濮阳蓉霖  濮阳茹芸  濮阳小英  濮阳陆育  濮阳希瑛  濮阳昕颖  濮阳晶悦  濮阳浏婧  濮阳怡裴  濮阳风悦  濮阳芷颖  濮阳辛嫣  濮阳怡宾  濮阳薛英  濮阳琴雯  濮阳孜艳  濮阳上琳  濮阳婧岩  濮阳奕倩  濮阳瑛娑  濮阳秦萍  濮阳琶雪  濮阳荻芬  濮阳妹婵  濮阳登瑶  濮阳蕾艳  濮阳帅芳  濮阳薜琳  濮阳自花  濮阳鹑花  濮阳怡笑  濮阳招红  濮阳秀瑶  濮阳足英  濮阳雅琳  濮阳怡谌  濮阳燕瞳  濮阳佳琳  濮阳颂婷  濮阳秀岫  濮阳玲利  濮阳棉莹  濮阳莹迁  濮阳锝英  濮阳妍懿  濮阳襄墁  濮阳莉婴  濮阳燕斯  濮阳悉洁  濮阳衣美  濮阳极怡  濮阳品文  濮阳何洁  濮阳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