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含义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典故出处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近义词
过为己甚
反义词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英文翻译
Too much is as bad as too litt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成语举例:据老夫看来:这是“过犹不及”。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犹,不能写作“优”或“忧”。
成语谜面:未遂罪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详细解释
- 过犹不及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过犹意指过度,不及指不足。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做某事时,过度或不足都会带来负面效果,适度是最好的选择。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的行为或做事的态度。当某人做某事过分了,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我们可以使用过犹不及来提醒他们适度调整。同样,当某人做事不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过犹不及来提醒他们要更加努力。
故事起源
-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的《子罕》篇。当时,孔子的学生子罕过分地追求完美,过度地修饰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孔子看到后感叹道:“过犹不及”,意思是说过分追求完美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成语结构
-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表演太夸张了,过犹不及。2. 学生在考试中既不努力也不懒散,而是过犹不及。3. 做事情要适度,过犹不及会带来麻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过犹不及记忆为“过头不好,不及不行”。这个简单的口诀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即过度和不足都是不好的。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过犹不及相关的成语,例如“及时止损”和“不破不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吃太多糖果不好,过犹不及。2. 初中生:在学习上,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分数,过犹不及。3. 高中生:在准备考试时,要掌握好时间,不要过犹不及。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言行举止,过犹不及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