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锱铢不爽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ūshuǎng

锱铢不爽

拼音zī zhū bù shuǎng

含义犹言分毫不差。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八:“条分缕析,一一相配,而锱铢不爽也。”

典故出处

  • 清·周亮工《书影》卷八:“条分缕析,一一相配,而锱铢不爽也。”

近义词

  • 分毫不爽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犹言分毫不差。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锱铢,指古代的小钱币,不爽,不满足。原指对金钱极其计较,连最小的一点损失也不能忍受。形容人非常吝啬,斤斤计较。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金钱非常吝啬,对任何损失都不能容忍的情况。可以用于贬义或中性描述。

故事起源

  •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楚怀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与楚王发生矛盾,楚怀王被谗言所惑,怀疑屈原叛变,将其贬斥出宫。屈原离开宫廷后,写下了《离骚》等著名的诗篇,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不满。后来,楚国灭亡,屈原投江自尽。在屈原被贬斥后,楚怀王派人给屈原送去了一块黄金,屈原却将黄金切成了锱铢和黄金两份。楚怀王得知后非常不满,认为屈原对金钱斤斤计较,连最小的一点损失也不能忍受。从此,锱铢不爽成为了形容人非常吝啬、斤斤计较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锱铢不爽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锱铢和不爽分别表示“小钱币”和“不满足”,通过组合使用形容人非常吝啬、斤斤计较。

例句

  • 1. 他对待金钱非常锱铢不爽,连最小的一点损失也不能忍受。2. 这个人太锱铢不爽了,连请客都要算得清清楚楚。3. 虽然他很有钱,但他对金钱也锱铢不爽,从不随意挥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捧着一堆小钱币,因为太斤斤计较,所以连最小的一点损失也不能忍受,非常不满足。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金钱相关的成语,如“金玉满堂”、“一掷千金”等。也可以学习与吝啬、计较相关的成语,如“一毛不拔”、“斤斤计较”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对零花钱非常锱铢不爽,连买个糖果都要算得清清楚楚。中学生:他对考试成绩非常锱铢不爽,每次都要争取最高分。大学生:他对生活费用非常锱铢不爽,每一笔开销都要精打细算。

拆字解意

锱铢不爽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