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内荏
拼音sè lì nèi rěn
含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典故出处
《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近义词
外强中干、虚有其表
反义词
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英文翻译
an ass in a lion's skin <be weak inside though fierce in countenance;appear severe but weak insid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成语举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成语辨形:厉,不能写作“历”。
成语辨析:色厉内荏和“外强中干”;都含有“外表强大;实质空虚;软弱”的意思。但色厉内荏指的是精神状态;多用于书面语。
详细解释
- 形容外表凶悍威猛,内心却胆怯软弱,缺乏勇气和决心。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表面上看似厉害,但实际上内心软弱无力,行动胆怯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相传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个人名叫王濬,他外表威猛凶悍,但内心却胆小怯懦。有一次,王濬与人争斗,表现得非常凶狠,但当对方反抗时,他却害怕得逃跑了。因此,人们用“色厉内荏”来形容这种表里不一的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凶狠,但实际上却是个色厉内荏的人。2. 这只狗看起来很凶恶,但一点儿也不勇敢,完全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色厉内荏”这个成语分解记忆。将“色厉”与“内荏”分开记忆,联想“色厉”与凶狠的外表,联想“内荏”与胆怯的内心,从而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勇气、胆怯相关的成语,例如“勇往直前”、“胆小如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长得凶恶,但是内心却是色厉内荏的。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很凶狠,但实际上他是个色厉内荏的人。3. 高中生:那个人外表看起来凶狠,但内心却胆小怯懦,真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