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欲绝
拼音bēi tòng yù jué
含义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典故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近义词
痛不欲生、悲恸欲绝
反义词
欣喜若狂
英文翻译
break one's heart <to be greatly discouraged; to become very sad or hopeles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她听到儿子遭到车祸的消息,悲痛欲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痛,不能读作“ténɡ”。
成语辨形:绝,不能写作“决”。
成语辨析:悲痛欲绝和“痛不欲生”;都表示极其悲伤和痛苦。但悲痛欲绝的语义重;偏重在“悲伤”;“痛不欲生”多偏重在“痛苦”;含有痛苦得不想活;想寻死之意。
详细解释
- 悲痛欲绝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悲痛”和“欲绝”两个词组成。悲痛指极度悲伤,欲绝指悲伤到了极点,无法承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极度悲伤时的心情,感受到的痛苦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使用场景
- 悲痛欲绝常用来形容某人因失去亲人、爱人或重大打击而感到极度悲伤和痛苦的心情。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悲伤,也可以用于描绘某个事件或场景中的悲伤情绪。
故事起源
- 悲痛欲绝最早出现在明代戏曲《西华山》中。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因丈夫去世而悲痛欲绝,最终自杀身亡的悲剧。后来,人们将“悲痛欲绝”作为一个成语来形容极度悲伤的心情。
成语结构
- 悲痛欲绝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性的词语组成。
例句
- 1. 失去孩子的父母感到悲痛欲绝,无法抚平内心的伤痛。2. 在战争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他们的悲痛欲绝的表情令人心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悲痛欲绝”与极度悲伤、无法承受的心情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或他人在面对极度悲伤时的表情和情绪,让记忆更加深刻。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悲伤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泪如雨下”、“伤心欲绝”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小狗被车撞了,我感到悲痛欲绝。2. 初中生:看到电影中主人公失去了亲人,他的悲痛欲绝的表情让我很难过。3. 高中生:考试前我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感到悲痛欲绝,不知道该怎么办。4. 大学生:听到好友因病去世的消息,我感到悲痛欲绝,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