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篪相和
拼音xūn chí xiāng hè
含义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典故出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间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埙篪,古代乐器名,埙为陶制,篪为竹制,两者合奏时音乐和谐。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合作默契,和谐相处。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配合。
故事起源
- 据《史记·五音》记载,春秋时期有个叫鲁国的国君,他非常喜欢音乐,经常聘请一些音乐家在宫中演奏。有一次,他请来了两位音乐家,一个吹埙,一个吹篪。他们两人合奏时,音乐和谐动听,给国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人们就用“埙篪相和”来形容人们合作默契,和谐相处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语+埙篪相和
例句
- 1. 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像埙篪相和一样,毫无障碍。2. 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大家一起工作就像埙篪相和,效率很高。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两种不同的乐器合奏出和谐的音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埙篪相和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埙篪相和,一起完成了作业。2. 初中生:在社团活动中,我们的团队埙篪相和,成功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3. 高中生: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埙篪相和,打进了全国决赛。4. 大学生:在项目合作中,我们团队的成员埙篪相和,取得了出色的成绩。5. 成年人:在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埙篪相和是团队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