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节辱命
拼音qū jié rǔ mìng
含义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出处《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典故出处
《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不能完成使命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指因受到压迫、威胁或恐惧而屈服于权势,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不顾原则和尊严,屈从于他人的要求或命令。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故事中,齐国大夫鲍叔牙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被迫向秦国屈服。这个故事成为了“屈节辱命”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屈节辱命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面对困难,他宁愿选择坚守原则,而不是屈节辱命。2. 他宁可死,也不愿意屈节辱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屈节辱命”拆分成“屈节”和“辱命”两部分进行记忆。其中,“屈节”代表屈服,而“辱命”代表失去尊严和自由。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如“宁死不屈”、“毋庸置疑”等,以拓宽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游戏中,我们要互相尊重,不要屈节辱命。2. 初中生:面对诱惑,我们要坚守原则,不要屈节辱命。3. 高中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要屈节辱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4. 大学生:即使面对困难,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自由,不要屈节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