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正冠李下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èngguànxià

正冠李下

拼音zhèng guàn lǐ xià

含义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典故出处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近义词

  • 正冠纳履、整冠纳履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成语举例: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梁书·王僧孺传》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正冠李下的“正冠”指的是正式的帽子,而“李下”则是指李树下。根据古代中国的传统礼仪,正式的帽子不能在李树下戴,因为李树下有可能会有鸟粪掉下来,弄脏帽子。因此,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指人在某种不利或尴尬的情况下,往往会被人误解或怀疑。

使用场景

  •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不利或尴尬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做错事也会受到质疑或怀疑。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被怀疑或误解,我们可以说他正冠李下。

故事起源

  • 正冠李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据说这位官员因为戴着正式的帽子走在李树下,结果被一只鸟粪糊了一头一脸,引起了众人的嘲笑和怀疑。因此,正冠李下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 正冠李下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正冠”和“李下”分别代表着帽子和李树下,通过这个结构来形容人在某种不利或尴尬的情况下的处境。

例句

  • 1. 在公司内部传言中,他被指正冠李下,但其实他并没有做错什么。2. 虽然他没有参与这个项目,但因为他的职位高,所以也被误解为正冠李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正式的帽子走在李树下,被鸟粪糊了一头一脸,引起了众人的嘲笑和怀疑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内容,如成语的用法和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阅读成语故事集或参加成语故事讲解的课程来深入了解成语的背景和使用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没有偷看别人的试卷,你不要正冠李下地怀疑我。2. 初中生:虽然我没有打破窗户,但因为我住在附近,所以被邻居误解为正冠李下。3. 高中生:即使我没有参与这次事件,但因为我是班长,所以也被怀疑为正冠李下。

拆字解意

正冠李下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