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
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含义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典故出处
《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近义词
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
道听途说
英文翻译
Seeing is believ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举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成语辨形:百,不能写作“白”。
成语谜面:最佳的调查方式
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再派谁去呢?宣帝派人向老将军赵充国请教。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赵充国到了西羌,先认真了解情况,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团结了大多数西羌人,终于使西羌安定下来。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详细解释
- 听说的信息不能代替亲自见到的事实,亲眼目睹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亲身经历才能深刻理解或证实某件事情的道理。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杨雄。他在《杂志》一书中写道:“闻其声则未若见其人,见其人则未若与言。”意思是听说某人的声音还不如亲眼见到他本人,亲眼见到他本人还不如与他交谈。后来,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结构
- 百闻不如一见
例句
- 1. 我听说过很多关于这个景点的故事,但是真正去亲眼见到才发现它的美丽无法用言语形容。2. 这个电影我听说很好看,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我还是决定去电影院亲眼看一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百闻不如一见”相关的经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记住一次你亲眼见到某样东西或经历的情景,然后将这个成语与这个情景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亲眼看见”、“亲身经历”,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说过很多有关动物园的故事,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我还是想亲眼看看大熊猫。2. 初中生:我听说过很多关于历史的故事,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我还是去参观博物馆亲眼看看古代文物。3. 高中生:我听说过很多有关大学生活的故事,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我期待着亲身经历大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