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厚非
拼音wú kě hòu fēi
含义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处《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典故出处
《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近义词
无可非议
反义词
评头品足
英文翻译
give no cause for much criticism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成语举例: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用于人或事情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非,不能写作“飞”。
成语辨析:见“无可非议”。
成语故事
新朝时期,王莽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把西汉分封的各诸侯王降为平民,将周边分封的少数民族王降为侯,句町王不服,就派廉丹和史熊去攻打句町,他们强征民夫加重捐税,都大夫冯英上书劝他不要劳民伤财。王莽罢免了他,后又觉得冯英无可厚非。
详细解释
- 无可厚非是由“无”、“可”、“厚”、“非”这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无”表示没有,没有什么;“可”表示可以;“厚”表示过分;“非”表示不是。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某种说法、行为等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是一种表示可以理解、接受的态度。
使用场景
- 无可厚非常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来表示对某种说法、行为等持认可、理解、接受的态度。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讨论问题、评价他人行为等。
故事起源
- 无可厚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武林旧事》一书中。故事中有一个人叫李时中,他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对一些事情的评价都很客观,不偏不倚。有一次,他看到一位武林高手在比武中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技巧,但是并没有对对手造成伤害,只是用来展示自己的实力。李时中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和接受,他说:“他这样做无可厚非。”于是,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无可厚非的结构是“无+可+厚+非”,其中,“无”表示没有,没有什么;“可”表示可以;“厚”表示过分;“非”表示不是。
例句
- 1. 他的行为虽然有些过分,但无可厚非。2. 虽然他的观点和我不一样,但我认为他的观点无可厚非。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无可厚非”拆分成四个字,然后联想记忆。例如,“无”可以联想到没有,没有什么;“可”可以联想到可以,可以理解;“厚”可以联想到过分;“非”可以联想到不是。通过将每个字的意思进行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无可厚非”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无可奈何”、“无可争辩”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评价态度相关的成语,如“赞不绝口”、“一针见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批评了我一下,但是我觉得老师的批评无可厚非。2. 初中生:虽然他做的事情有点过分,但我认为他的行为无可厚非。3. 高中生:他的观点虽然与我不同,但我认为他的观点无可厚非。4. 大学生:尽管他的决定有些冒险,但我认为他的决定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