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附凤
拼音pān lóng fù fèng
含义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典故出处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近义词
趋炎附势、曲意逢迎
反义词
敬而远之、视同路人
英文翻译
play up to people of power and influen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成语举例: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唐 杜甫《洗兵马》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附,不能写作“付”。
成语辨析:攀龙附凤与“趋炎附势”有别:“趋炎附势”侧重于形容通过巴结投靠权势以求私利的人;攀龙附凤侧重于形容通过巴结投靠权势以求自身显贵的人。
成语谜面:妃子与驸马
成语故事
秦末汉初,出身平民的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因为投靠刘邦而成为显赫人物。樊哙原是杀狗的屠夫,因娶了吕后的妹妹而“附凤”被封舞阳侯。郦商被赐信成君,夏侯婴因救了刘邦的妻儿被封汝阴侯,灌婴被封宣陵君。
详细解释
- 攀龙附凤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攀龙指攀附龙,附凤指附着凤。攀龙附凤形容人们追求高贵、有才华的人,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这种追求往往是出于私利和功利心理。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主动追求与权贵或有名望的人交往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追求名利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攀龙附凤一词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通过攀附权贵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被人们称为攀龙附凤。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总是攀龙附凤,希望通过和有名望的人交往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2. 这个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惜攀龙附凤,无所不用其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攀龙附凤想象成一只小鸟,它不断地攀附着龙和凤,希望能够得到它们的力量和荣耀。
延伸学习
- 了解攀龙附凤的成语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攀龙附凤,希望能和班上的优秀同学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2. 初中生:她为了追求名利,经常攀龙附凤,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3. 高中生:他在大学申请时攀龙附凤,希望能够得到名校的录取,以便将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4. 大学生:她在社交圈中攀龙附凤,希望能够结交更多有影响力的人,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