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拔赵易汉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àohàn

拔赵易汉

拼音bá zhào yì hàn

含义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

典故出处

  • 见“拔赵帜易汉帜”。

近义词

  • 拔赵帜易汉帜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成语举例: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赵易汉。★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胜对方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详细解释

  • 拔赵易汉出自《史记·刘敬传》,原意是说拔掉赵国的树桩容易,但要拔掉汉国的树桩却很难。后来引申为比喻推翻一个暴君容易,但要建立一个好政权却很困难。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推翻一个恶劣的统治者容易,但建立一个良好的政权却很难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改革容易,建设困难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刘敬传》记载了刘敬与赵武灵王的对话。刘敬告诉赵武灵王,拔掉赵国的树桩容易,但要拔掉汉国的树桩却很难。后来这个典故被引申为成语。

成语结构

  • 拔赵易汉,四个汉字组成,拔和易是动词,赵和汉是名词。

例句

  • 1. 要推翻一个暴君很容易,但要建立一个好政权却是拔赵易汉。2. 改革容易,建设难,这就像是拔赵易汉一样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赵国的树桩容易拔掉,而汉国的树桩很难拔掉,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暴君和政权更迭的故事,深入理解这个成语的涵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虽然拔赵易汉,但我们要努力学习,建立一个好的未来。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拔赵易汉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3. 高中生:在政治课上,老师解释了拔赵易汉的意义和历史背景。4. 大学生:研究中国历史的学生深入探讨了拔赵易汉的含义和影响。

拆字解意

拔赵易汉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