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踪蹑迹
拼音qián zōng niè jì
含义指藏匿行踪。
出处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典故出处
明·徐元《八义记·锄麑触槐》:“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近义词
潜踪隐迹、潜踪匿影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藏匿行踪。
成语举例:明·徐元《八义记》:“听得谯楼鼓二更,是我潜踪蹑迹,欲刺权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隐居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潜踪蹑迹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表示在行动中保持低调,不引起注意,以便暗中观察、追踪或进行活动。
使用场景
- 潜踪蹑迹常用于描述侦查、追踪、调查等活动,也可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时保持低调、不引起注意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潜踪蹑迹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水浒传》。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李逵的英勇好汉,他在追捕逃犯时,常常能够潜伏在暗处,不露行迹,成功地捉拿了许多罪犯。后来,人们就用“潜踪蹑迹”来形容李逵的追捕技巧。
成语结构
- 潜踪蹑迹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分别是“潜”、“踪”和“蹑迹”。
例句
- 1. 他在调查中潜踪蹑迹,终于找到了线索。2. 这个特工擅长潜踪蹑迹,从未被发现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悄悄地跟踪另一个人的脚步,不露行迹,这样就能够记住“潜踪蹑迹”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调查、侦查相关的成语,如“耳目一新”、“暗中观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捉迷藏游戏中潜踪蹑迹,躲过了小伙伴的寻找。2. 初中生: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善于潜踪蹑迹,成功破解了许多案件。3. 高中生:这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潜踪蹑迹,揭露了一个巨大的丑闻。4. 成人:他在商场里潜踪蹑迹,观察了很多顾客的购物习惯,为自己的店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