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富民
拼音ān guó fù mín
含义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出处《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典故出处
《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治理国家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安国富民是一个政治性的成语,强调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富裕。它表达了一个国家领导者的责任,即要确保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政策或领导者的目标,即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来实现国家和人民的繁荣。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在政治演讲、新闻报道、教育教学等场景中使用。它常常被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或政府的施政方针,强调国家的发展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
故事起源
- 安国富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史记》中。它是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提到了他写作《史记》的目的,即“以足下之所长,安国家之社稷,富民人之货殖。”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安国富民”,成为一个常用的词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安”、“国”和“富民”。
例句
- 1. 我们的目标是安国富民,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2.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实现安国富民的目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国家的领导者站在高台上,手持一面安全标志和一袋金币,象征着安国富民的目标。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如《论语》、《道德经》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能为国家安国富民做贡献。2. 初中生: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旨在实现安国富民的目标。3. 高中生:国家的发展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实现安国富民的目标。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为实现安国富民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