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之心
拼音gǒu qiě zhī xīn
含义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典故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成语举例: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苟且之心源于《论语·学而篇》中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苟且。”其中,“苟且”指的是小人心态,即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重道德、品质等高尚追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的心态消极,只求眼前的安逸,缺乏追求真理、美好的意愿。
使用场景
- 苟且之心常用于贬义,形容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缺乏追求真理和高尚品质的精神追求。在生活中,苟且之心常出现在一些不努力学习、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身上。
故事起源
- 成语“苟且之心”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君子坦荡荡,而小人却常常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这个成语通过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苟且之心的批评和警示。
成语结构
- 苟且之心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苟且”是动词短语,表示只顾眼前的利益;“之”是介词,用于连接“苟且”和“心”;“心”表示心态、心理状态。
例句
- 1. 他总是只顾眼前的利益,完全没有追求真理的苟且之心。2. 学习是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不应该只有苟且之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记忆成语“苟且之心”:1. 将成语分解为四个字,分别记忆其意义和发音。2.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成语的含义,加深理解。3. 创造一些例句,将成语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延伸学习
- 苟且之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了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及儒家对于追求真理和高尚品质的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写作业了,只想玩游戏,这是苟且之心。2. 初中生:他只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真是太苟且之心了。3. 高中生:她为了追求名牌包包而不努力学习,这种苟且之心是不值得提倡的。4. 大学生:他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苟且之心,这将影响他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