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含义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典故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近义词
逃之夭夭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成语举例: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桃之夭夭是出自《诗经·秦风·蒹葭》的一句诗,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中,“桃之夭夭”形容桃花盛开,灼灼其华表示桃花的美丽明亮。后来,这句诗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象。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春天桃花盛开或美丽的景色,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事物的美丽。
故事起源
-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的《秦风·蒹葭》是一首描写桃花的诗。古人对桃花的美丽景象赞叹不已,因此将“桃之夭夭”引申为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字组成,前两个字为动词短语“桃之”,后两个字为形容词短语“夭夭”。
例句
- 1. 春天来临,桃花盛开,园子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 她的容貌就像桃之夭夭,美丽动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春天和桃花相关的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春天来临时,园子里的桃花盛开,灼灼其华的美丽景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桃花的诗歌,了解更多关于桃花的文化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到了,园子里的桃花桃之夭夭,好漂亮!2. 初中生:这幅画上的桃花桃之夭夭,很有艺术感。3. 高中生:她的容貌就像桃之夭夭,美丽动人。4. 大学生:早春时节,校园里的桃花桃之夭夭,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