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椽为柱
拼音shù chuán wéi zhù
含义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出处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牫兮,束椽为柱。”
典故出处
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牫兮,束椽为柱。”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束椽为柱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椽是房屋梁上的横木,柱是支撑房屋的立柱。椽子和柱子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异,椽子是用来横向支撑屋顶的,而柱子是用来承重的。因此,将椽子当作柱子使用是错误的,也是不合理的。这个成语比喻错误地使用不适当的方法或材料来解决问题,结果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使用场景
- 束椽为柱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或警示别人不要用错误的方法或材料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用不合适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就可以用束椽为柱来形容他的错误做法。
故事起源
- 束椽为柱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建筑工程。在古代,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选材和施工方法都需要严格把关。有一次,有个建筑师在修建一座房屋时,由于材料不足,他用椽子代替了柱子。结果,房屋没有承受住重量,倒塌了。这个故事就形成了束椽为柱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束、椽、为、柱。
例句
- 1. 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束椽为柱,根本不可行。2. 你不能用这种错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就是束椽为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房屋的椽子被错误地放在了柱子的位置上,结果房屋倒塌了,这样的场景会比较生动,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建筑相关的成语,比如“基石”、“一砖一瓦”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束椽为柱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答案完全是束椽为柱,根本就不对。2. 初中生:我们不能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样就是束椽为柱。3. 高中生:他的行为就像束椽为柱,完全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4. 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不能用不合适的实验方法,那样就是束椽为柱。5. 成年人:我们在工作中要避免束椽为柱的错误做法,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