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无血刃
拼音bīng wú xuè rèn
含义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北史·序传·凉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典故出处
《北史·序传·凉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近义词
兵不血刃、兵未血刃、兵不接刃
反义词
血流成河
英文翻译
without striking a blow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成语举例:制胜以谋,兵无血刃。★唐·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兵,指军队;无,没有;血,指流血;刃,指刀剑。成语兵无血刃形容战斗中敌人迅速被击败,没有流血的情况。意味着通过巧妙的策略、技巧或智慧,可以在不使用武器的情况下迅速战胜对手。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战争、战斗或竞争中,通过智慧或巧妙的手段迅速击败对手,取得胜利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在解决问题或处理困难时,通过巧妙的方法或策略迅速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兵无血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中,晋国的大夫智伯和齐国的大夫孟尝君发生争执,智伯愤怒地说:“我要用兵去攻打齐国!”智伯的一个朋友劝告他说:“你不需要用兵,只需要用智慧和策略就能迅速击败齐国。”智伯听了这个建议,最终通过智慧和策略成功地击败了齐国,没有流血一滴。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通过智慧和策略取胜的典故。
成语结构
- 兵无血刃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运用巧妙的策略,兵无血刃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 老师的指导让他在比赛中兵无血刃地击败了对手。3. 这个公司通过创新和市场营销的手段,兵无血刃地打败了竞争对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兵无血刃”这个成语想象成战斗中没有流血的场景,或者将兵和血刃分开来记忆。可以用图像联想法,想象一个士兵手持空空如也的刀剑,却能迅速击败敌人。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智慧、策略相关的成语,如智勇双全、智取威虎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运用了聪明的方法,兵无血刃地解决了这个数学题。2. 初中生:通过巧妙的策略,他在棋局中兵无血刃地击败了对手。3. 高中生:这位领导通过智慧和谈判技巧,兵无血刃地解决了两国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