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书坑儒
拼音fán shū kēng rú
含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典故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近义词
焚书坑儒
英文翻译
burn books and bury the literati in pi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燔书坑儒来源于中国古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焚烧了大量书籍,以压制知识和思想。同时,他还杀害了很多儒生,以消灭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因此,燔书坑儒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成语,用来描述打击学术和压制知识的行为。
使用场景
- 燔书坑儒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压制知识、打击学术自由的行为。可以用来描述政府或组织对知识分子的打压,或者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和学术观点的否定。
故事起源
- 燔书坑儒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了焚烧书籍和杀害儒生的手段,以压制知识和思想。这个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燔书坑儒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燔书坑儒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燔书表示焚烧书籍,坑儒表示杀害儒生。
例句
- 1. 那个独裁政权燔书坑儒,严厉打击知识分子。2. 这个组织试图燔书坑儒,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知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燔书坑儒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火把,燃烧着书籍,并在地下挖了一个坑,将儒生推进坑中。这个图像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古代学术和文化的影响。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知识和学术有关的成语,如“才子佳人”、“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尊重知识,不要燔书坑儒。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深感知识的重要性。3. 高中生: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燔书坑儒的行为,维护学术自由和知识的传承。4. 大学生:燔书坑儒是对知识和学术的极端压制,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并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