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待时而动在词典中的解释
dàishíérdòng

待时而动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含义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典故出处

  • 《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近义词

  • 相机而行、待时而举

反义词

  • 轻举妄动

英文翻译

  • bide one's tim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成语举例: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待时而动。(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预备

成语故事

  • 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危害天下,伊阙都尉张承很想率领他的部属诛杀董卓,他的弟弟张昭劝他不要以卵击石,去选择一个英明主子,待时而动。张承觉得有理,就解下官印回到家乡,与大哥张范一起避居扬州过着淡泊的生活。

详细解释

  • 待时而动是一个表示智慧和谨慎的成语。它强调了在做决定和采取行动之前,应该耐心等待适宜的时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要急于行动,而是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以确保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使用场景

  • 待时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谨慎。它适用于各种情境,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环境中。例如,当面临重要决策时,人们可以使用待时而动来表达他们正在等待适当的时机来采取行动。

故事起源

  • 待时而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一书中。据说,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希望发动一场战争。但是国王聪明地决定等待适当的时机。他派出间谍收集情报,等待对方国家内部发生混乱,然后才采取行动。最终,这个国家成功地赢得了战争。这个故事表明,待时而动的策略可以帮助人们在关键时刻取得成功。

成语结构

  • 待时而动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待、时、而、动。

例句

  • 1. 我们应该待时而动,不要着急做出决定。2. 在投资时,要学会待时而动,等待市场的合适时机。

记忆技巧

  • 记住待时而动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将待时而动的每个字与其含义联系起来。例如,待表示等待,时表示时机,而表示和,动表示行动。你可以想象自己在等待适当的时机,然后行动。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待时而动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观望待时、静观其变等。这些成语都与等待和谨慎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前会待时而动,不会急于作答。2. 初中生:在选择社团活动时,我会待时而动,看看哪个活动适合我。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会待时而动,不会草率做决定。4.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我会待时而动,等待合适的机会出现。

拆字解意

待时而动成语造句

  • 待时而动造句(精选12条)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2、识时之义,知识之行,用时之机,待时而动,观时之变,时行时止。3、愚以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4、自古以来最先起义的不过会在历史上留上淡淡的一笔,很少会赢得最终的胜利,面南背北成九五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