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含垢纳污在词典中的解释
hángòu

含垢纳污

拼音hán gòu nà wū

含义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典故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近义词

  • 忍气吞声、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反义词

  • 盛气凌人、忍无可忍、恃才傲物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成语举例:(1)你们以为这里是含垢纳污之地,能容忍你们胡作非为吗?别白日作梦了,快滚吧!(2)廉颇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含垢纳污,处处忍让。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垢,不能读作“hòu”。
    成语辨形:含,不能写作“涵”。
    成语辨析:见“藏垢纳污”。

详细解释

  • 含垢纳污是指接纳污秽、容忍不洁。垢指的是污垢,污指的是不洁的事物。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能够宽容地接纳不洁的事物或行为,不计较过去的错误或缺点。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他人的过错或不洁的行为宽容接纳,不计较过去的错误。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宽容大度的品质,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团体或国家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故事起源

  • 含垢纳污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王喾为周流之王,居西北之国,风俗淳朴。有过客,过客以为污。王喾曰:‘以我观之,此非污也,尝试以其所好,故其污也。’遂受而用之。”故事中的王喾是个宽容大度的君王,他能够接纳外来的文化习俗,不计较过去的错误或不洁。

成语结构

  • 含垢纳污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含”、“垢”、“纳”和“污”。

例句

  • 1. 他是一位能够含垢纳污的领导者,不计较别人的过错。2. 这个国家以其包容性而闻名,他们能够含垢纳污地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含垢纳污”这个成语与宽容和接纳的概念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口中含着污垢的东西,但他仍然能够容忍并接纳它。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文化习俗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包容性和宽容性。你可以学习其他与容忍和接纳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豁达大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含垢纳污,不要因为同学的过错而生气。初中生:作为一个团队的一员,我们应该互相含垢纳污,共同努力。高中生: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含垢纳污,尊重并接纳不同的观点和习俗。

拆字解意

含垢纳污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