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国殃民
拼音huò guó yāng mín
含义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典故出处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近义词
蠹国害民
反义词
安邦定国、富国安民、保国安民
英文翻译
bring calamity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成语举例: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国,不能读作“ɡuǒ”。
成语辨形:殃,不能写作“秧”。
详细解释
- 祸国殃民是一个由“祸国”和“殃民”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祸国指的是给国家带来灾祸,殃民指的是给人民带来灾难。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危害的行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祸国殃民常常用来批评那些对国家和民众利益不顾的行为或政策。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些破坏社会稳定和繁荣的行为,比如贪污腐败、内乱战争、恶性犯罪等。
故事起源
- 祸国殃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记载了一个叫做齐宣王的君主,他的统治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后来,人们就用“祸国殃民”来形容那些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灾祸的行为或事物。
成语结构
- 祸国殃民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它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记忆和理解。
例句
- 1. 这位贪官的行为简直是祸国殃民,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 那场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祸国殃民的后果,人们至今还在为此付出代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把国家和人民推向深渊,给他们带来灾祸和苦难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祸国殃民相关的成语,如“作恶多端”、“害群之马”等,可以帮助拓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希望大家都能珍爱国家,不要做祸国殃民的事情。2. 初中生:我们应该警惕那些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祸的行为,不能让祸国殃民的事情发生。3. 高中生:贪污腐败是祸国殃民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打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