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打抱不平在词典中的解释
bàopíng

打抱不平

拼音dǎ bào bù píng

含义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典故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近义词

  • 仗义执言、见义勇为、扶弱抑强

反义词

  • 欺软怕硬、欺贫重富、见死不救

英文翻译

  • defend somebody against an injustic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成语举例: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总爱打抱不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为人出头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打,不能读作“dá”。
    成语谜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成语故事

  • 大观园又聚会了,李纨负责组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姐妹在一起喝酒聊天。在酒席中,王熙凤诉说家难当难管,平儿帮不了什么忙。李纨则为平儿打抱不平,骂王熙凤酒后无德。众人纷纷大笑起来。

详细解释

  • 打抱不平是由“打”、“抱”、“不”和“平”四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打”表示行动,“抱”表示帮助,“不”表示否定,“平”表示公平。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容忍不公平的事情,积极为受委屈的人争取公正。

使用场景

  • 打抱不平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见到不公平的情况下,愤怒并为受委屈的人出头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谴责和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

故事起源

  • 关于打抱不平的起源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关于古代中国的一位名士刘伯温的故事。据说,刘伯温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他经常见到不公平的事情,会毫不犹豫地为受委屈的人出头。因此,他被人们称为“打抱不平的刘伯温”。

成语结构

  • 成语“打抱不平”的结构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打”、“抱”、“不”和“平”各有自己的意思,但在成语中具有特定的含义。

例句

  • 1. 他总是见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打抱不平。2. 她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经常为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

记忆技巧

  • 要记住成语“打抱不平”,可以将“打”字与行动联系起来,将“抱”字与帮助联系起来,将“不”字与否定联系起来,将“平”字与公平联系起来。通过将每个字的含义与对应的行为或概念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整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要深入学习“打抱不平”这个成语,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正义和公平的重视,以及相关的故事和人物。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义无反顾”、“见义勇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有人欺负小猫,就会打抱不平,帮助小猫。2. 初中生: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经常为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3. 高中生:我觉得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很多,我希望能够打抱不平,为正义发声。

拆字解意

打抱不平成语造句

  • 打抱不平造句(精选48条)

    1、他因为常常打抱不平,所以乡里的人都很尊敬他。2、想一想,他们哪里是在为萧红打抱不平,不过是穿着友谊的马甲在往萧红的墓上泼大粪。3、黄位原先是灌口一带贩卖牛皮的一个商人,平时好打抱不平、扶弱锄强,很有正义感。4、王翀宇老家肥城石横镇,自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