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无策
拼音shù shǒu wú cè
含义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近义词
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反义词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急中生智
英文翻译
fold one's hands helpless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成语举例:梅飏仁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听了师爷的话说甚是中听,立刻照办。(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策,不能读作“chè”。
成语辨形:手,不能写作“首”。
成语辨析:束手无策和“一筹莫展”都有“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来”的意思。但束手无策语义重;且较形象。
成语谜面:摊
详细解释
- 束手无策是指在面对问题或困境时,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或解决方法。这个成语强调了无法做出任何有益的努力,感到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
使用场景
- 束手无策常常用来描述在困境中无法找到解决办法的情况。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团队、组织等在面对困难时无法做出有效应对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后汉书·黄琼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黄琼曾经在中原与敌人交战时,由于兵力不足,被敌人围困。黄琼无计可施,只能束手无策,最终被敌人击败。这个故事成为了束手无策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他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2. 项目遇到了一些难题,大家都束手无策,无法找到解决办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的双手被束缚住,无法采取行动,感到无助和无能为力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无能为力、无计可施相关的成语,如“无能为力”、“力不从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数学考试中遇到了难题,感到束手无策。初中生:面对班级的纷争,我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高中生:准备大学考试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感到束手无策。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问题,感到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