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适从
拼音wú suǒ shì cóng
含义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典故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近义词
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反义词
择善而从
英文翻译
be at sea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成语举例: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不知怎幺办才好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从,不能读作“cōnɡ”。
成语辨形:适,不能写作“事”。
成语辨析:无所适从和“莫衷一是”都含有不知怎样才好的意思。但无所适从偏重于不知听从谁的才好;“莫衷一是”偏重于意见分歧;无法断定哪一个好。
成语谜面:未嫁
歇后语:一国三公
成语故事
晋献公命令大夫士在浦池、屈地分别为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修建城池。夷吾认为城池修得不好,就到晋献公那里告状。晋献公问士为什么不认真修。士说主太多让他无所适从。晋献公认为有道理,就逼太子申生自杀,并把重耳赶到狄国。
详细解释
- 指在面临困难、选择或决策时,无法找到适合的方向或方法,感到迷茫和无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临重大决策、困境或困扰时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或决定。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的《世说新语》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徐稚的学生,他非常聪明但却常常陷入犹豫和困惑的境地。一天,他去拜访了当时的名士郭象,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指导和建议。郭象告诉他:“你之所以无法做出决定,是因为你心中有太多的顾虑和疑虑,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徐稚听后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从此不再犹豫,能够坚定地做出决定。
成语结构
- 无所适从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无所”表示没有任何地方,“适从”表示适合和跟随。
例句
- 1.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方向。2. 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她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开始。3. 当他发现自己被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他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无所适从”与“迷路”联系起来记忆。想象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迷路了,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就好像在生活中无法做出决定,感到无所适从。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决策困惑相关的成语,如“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等,可以帮助丰富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画画比赛中看到了很多好作品,我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给哪个作品投票。2. 初中生:选课的时候,我对于选修课程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每个课程都很有趣。3. 高中生:面对高考志愿填报,我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有很多学校和专业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