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公耳忘私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ěrwàng

公耳忘私

拼音gōng ěr wàng sī

含义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典故出处

  • 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近义词

  • 公尔忘私、公而忘私

英文翻译

  • Public business comes before private affair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心为公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公耳忘私是由“公”、“耳”、“忘”和“私”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公”指公共的、公事的;“耳”指耳朵,这里表示倾听、理解;“忘”指忘记;“私”指个人的、私人的。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公共的事情要忘记个人的私人感情,只考虑公共利益。

使用场景

  • 公耳忘私通常用于劝告或批评他人在处理公共事务时不能被个人情感所左右。例如,当一个人在公职上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事务时,别人可以提醒他要公耳忘私。

故事起源

  • 公耳忘私的故事起源于《管子·六合》。故事讲述了管仲在齐国做官时,他的亲戚犯了法,但他并没有因为亲戚的关系而姑息纵容,而是依法办事,最终得到了齐国君主的赞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要以公共利益为重,而不是被个人感情所左右。

成语结构

  • 公耳忘私的结构为“形容词 + 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

例句

  • 1. 在公职上,我们要时刻保持公耳忘私的原则。2. 领导在工作中要做到公耳忘私,不能被个人情感所影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公耳忘私”拆解成四个部分来记忆,例如:公共的事情要倾听并忘记个人的私人感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成语,例如“公而忘私”、“公正廉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在班级活动中公耳忘私,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2. 初中生:我觉得政府官员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应该做到公耳忘私,不能被个人利益所蒙蔽。3. 高中生:在参加学生会活动时,我们要以公耳忘私的态度,为全体同学的利益着想。4.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公耳忘私的原则,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拆字解意

公耳忘私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