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为上着
拼音zǒu wèi shàng zhaō
含义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近义词
走为上策、走为上计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成语举例:〖示例〗钱江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为足下计,倒是走为上着。” ★《洪秀全演义》第十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离开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走,指行动;为,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结果;上着,表示最重要的部分。这个成语强调行动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为重要。
使用场景
- 用于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承诺或理论上的支持,而是要付诸实际行动。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当时,齐国为了平定叛乱,向晋国求援。晋国的大夫荀息建议齐国的使者在求援时,不仅要口头上的求助,更要实际行动,如带上齐国的土地、山川等实物。这样,晋国才会真正相信齐国的诚意。后来,人们将荀息的建议总结为“走为上着”,强调行动比空谈更为重要。
成语结构
- 主语+走+为+上着
例句
- 1. 做事情要走为上着,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2. 只有付诸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走为上着”与行动的重要性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走在路上,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行动和实践相关的成语,如“行动力”、“实践出真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走为上着,不要只空谈不做实际行动。2. 初中生:考试前要多做题,走为上着。3. 高中生:不要只停留在理论上,要走为上着,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成功。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要积极参与工作,走为上着。5. 成年人:如果想取得进步,就要付诸实际行动,走为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