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匡鼎解颐在词典中的解释
kuāngdǐngjiě

匡鼎解颐

拼音kuāng dǐng jiě yí

含义指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出处《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典故出处

  • 《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成语举例:故诗至人妙,有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使善说者代为指点,无不亹亹动人,即匡鼎解颐是已。★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非常动听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匡鼎解颐比喻纠正错误,使事物回到正轨,清除混乱,恢复正常秩序。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纠正错误思想、行为或制度,恢复正常秩序和规范。

故事起源

  • 匡鼎解颐的故事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周幽王时,宠信宫娥褒姒,废黜正妃妇好,使政治陷入混乱。晋国的大夫乐毅看到这一情况后,决心要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秩序。他通过匡扶鼎器,象征着国家治理,以及解颐,意味着纠正错误,恢复正常,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行动。

成语结构

  • 匡鼎解颐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面对社会不正之风,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匡鼎解颐,恢复社会正常秩序。2. 领导在会议上指出,要通过匡鼎解颐的措施,纠正过去的错误,使企业恢复健康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匡鼎”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扶着一个鼎,用力将它扶正,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秩序。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以及它们的使用和故事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匡鼎解颐,纠正我们写字的错误,使我们的字写得更漂亮。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些同学经常迟到,我们应该通过匡鼎解颐的方式,纠正他们的行为,使大家都能按时到校。3. 高中生:学校要求我们要通过匡鼎解颐的方法,纠正我们学习上的错误,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拆字解意

匡鼎解颐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