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堂大笑
拼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含义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典故出处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近义词
哄堂大笑
反义词
鸦雀无声
英文翻译
roar with laught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补语;指大家都笑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详细解释
- 烘堂大笑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烘堂”指的是烘烤房屋中的火炉,火势旺盛,热气腾腾;“大笑”指的是非常开心和欢笑。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笑声非常响亮、热烈,形容人们的欢乐和开心。
使用场景
- 烘堂大笑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欢乐、开心的场合大声笑出来。可以用于形容朋友聚会、家庭团聚、喜庆场合等。
故事起源
- 关于烘堂大笑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思和文化背景来推测。在古代,家庭的炉火是人们温暖和生活的象征,而笑声则代表着家庭的欢乐和和睦。因此,烘堂大笑可以被理解为家庭欢乐的象征。
成语结构
- 烘堂大笑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在新年聚会上,亲朋好友们烘堂大笑,共庆佳节。2. 孩子们听到开心的笑话后,都烘堂大笑起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意思与火炉烘烤出的热气和欢乐的笑声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房子里的火炉冒出的火焰和热气,同时听到人们欢乐的笑声,从而记住烘堂大笑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笑声和欢乐相关的成语,如大笑不止、笑逐颜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在学校举办的庆祝活动上,大家烘堂大笑,玩得非常开心。初中生:在生日聚会上,我们一起分享了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烘堂大笑。高中生:看到搞笑的视频,大家都忍不住烘堂大笑,放松了一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