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藏诲盗
拼音màn cáng huì dào
含义指收藏东西不谨慎而招致盗贼。谩,通“慢”。
出处《冷眼观》第17回:“俗语说,财勿露白,要到子尴尬个时候,倒说伲是谩藏诲盗。”
典故出处
《冷眼观》第17回:“俗语说,财勿露白,要到子尴尬个时候,倒说伲是谩藏诲盗。”
近义词
慢藏诲盗
英文翻译
At open doors dogs come i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收藏东西不谨慎而招致盗贼。谩,通“慢”。
成语举例:王统照《五十元》:“事情过后,镇上出了不少的议论:有人说老蒲确是‘谩藏诲盗’,不要看他自己装穷。”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谩藏诲盗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谩指的是虚假的、欺骗的;藏表示隐藏、掩盖;诲表示教导、引导;盗指的是偷窃、非法行为。谩藏诲盗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假装掩饰真实意图的手段,暗中进行非法活动。它形容人们利用虚伪的手段来达到不正当的目的,行为不诚实、不光明。
使用场景
- 谩藏诲盗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私利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正派、正义,实际上却暗地里从事违法活动的人。这个成语常用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讨论中。
故事起源
- 谩藏诲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韩非子列传》。故事中,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他曾经在秦国担任过宰相,为秦王制定了许多法律和政策。有一次,韩非子教训了一个偷窃犯,他告诉这个偷窃犯:“你要像一个好人一样表现出来,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正直的人,这样才能更容易偷到东西。”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谩藏诲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以假装掩饰真实意图的手段,暗中进行非法活动。
成语结构
- 谩藏诲盗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表面上是一个正派律师,实际上却谩藏诲盗,从中牟取私利。2. 这个商人经常使用谩藏诲盗的手段,欺骗顾客获取高额利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谩藏诲盗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假面具,藏在黑暗中进行偷窃活动,以此来联想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想要更深入地学习谩藏诲盗这个成语,可以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伪善”、“伪装”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什么是合法的行为和什么是非法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平时看起来很老实,但是考试的时候总是谩藏诲盗,偷偷地抄袭别人的答案。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常常会使用谩藏诲盗的手段,不择手段地欺骗别人。3. 高中生:现在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谩藏诲盗的现象,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被他们的伪装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