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断纸馀墨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zhǐ

断纸馀墨

拼音duàn zhǐ yú mò

含义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出处《宣和书·詹鸾》:“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典故出处

  • 《宣和书·詹鸾》:“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成语举例:至于~,人争宝焉。 ★《蔡京》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断纸馀墨是指在书写文章或书法作品时,纸张上的字句已经写完,但墨汁还残留在笔尖上。这个成语比喻文章或书法作品的内容丰富深刻,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使用场景

  • 断纸馀墨常用于形容文章或书法作品的高超和精湛,可以用来赞美文学艺术的精品。

故事起源

  • 断纸馀墨这个成语起源于唐代,最早见于《文选·魏徵》。据传,唐代文学家魏徵写了一篇文章,内容精彩绝伦,被人称为“断纸馀墨”。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赞美文章或书法作品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断纸馀墨的结构为“动词 + 名词 + 名词”,其中“断纸”是动词短语,表示“纸张上的字句已经写完”,“馀墨”是名词短语,表示“墨汁还残留在笔尖上”。

例句

  • 1. 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真是断纸馀墨,令人赞叹不已。2. 这幅书法作品的墨迹还未干透,真是断纸馀墨,意境深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文章”、“书法作品”、“字句”等相关的形象联想来记忆,例如想象一张纸上的字句写完后,墨汁还残留在笔尖上,形成了断纸馀墨的艺术效果。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和书法艺术,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老师说是断纸馀墨,我很开心。2. 初中生:老师评价我的书法作品说是断纸馀墨,让我更加努力学习书法。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深刻,真是断纸馀墨,让人读后感受良多。

拆字解意

断纸馀墨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