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闻风而动在词典中的解释
wénfēngérdòng

闻风而动

拼音wén fēng ér dòng

含义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出处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典故出处

  • 宋·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近义词

  • 雷厉风行

反义词

  • 纹丝不动

英文翻译

  • immediately to respond to a call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成语举例:这时,“石一歌”也闻风而动了。(王西彦《骗子和打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行动迅速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闻,不能写作“纹”。
    成语辨析:闻风而动和“雷厉风行”都有行动迅速的意思。但闻风而动偏重在迅速、敏捷;“雷厉风行”偏重指行动的果断、坚决、严格的意思。
    成语谜面:票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卫、陈、蔡等国碰壁后,受到了楚国的邀请。陈国串通蔡国放出囚犯围堵孔子,那些囚犯闻风而动,将孔子师徒被围困很多天。孔子师徒断了粮,只有派子贡外出求援。听说楚军到来,囚犯们纷纷抱头鼠窜了。

详细解释

  • 闻风而动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听到风声就动”。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消息非常敏感,一听到风声就会立即采取行动。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对于外界的变化和动向非常敏锐,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使用场景

  • 闻风而动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时事和社会动态的敏感度。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临困境或者机遇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抓住机会或者避免风险。这个成语在商业、政治和社交场合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

  • 闻风而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名叫曹沫的隐士,他非常聪明而且机智。有一天,曹沫听到了一阵风声,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敌人即将进攻的信号。于是,他迅速采取行动,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进攻。后来,人们就用“闻风而动”来形容曹沫的聪明和敏锐。

成语结构

  • 成语“闻风而动”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闻风”表示听到风声,而“而动”表示立即采取行动。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形象地传达了一个人对于外界消息敏感的特点。

例句

  • 1. 他是个闻风而动的人,一听到市场有变化,就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营策略。2. 这个政府官员非常闻风而动,一听到民众的诉求,就立即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你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闻风而动”。你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风口上,听到风声后立刻动起来,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闻风而动”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知识,比如其他描写敏感和反应迅速的成语,或者学习成语的起源和演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一个闻风而动的学生,一听到老师说有奖励就立刻开始努力学习。2. 初中生:他是一个闻风而动的运动员,一听到比赛的机会就积极备战。3. 高中生:我是一个闻风而动的志愿者,一听到社区需要帮助就立即参与到志愿活动中。4. 大学生:他是一个闻风而动的创业者,一听到市场有机会就立即开始筹备自己的创业计划。

拆字解意

闻风而动成语造句

  • 闻风而动造句(精选23条)

    1、最后他强调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云南敢出这个头,首难发兵,各省必然闻风而动,形成滔天巨浪,袁氏败亡,指日可待。2、中央发出了向英雄少年赖宁学习的号召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掀起了学英雄的热潮。3、命令一下达,大家立即闻风而动。4、...

  • 闻风而动造句(精选20条)

    闻风而动解释: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近义词:闻风而逃闻风而起闻风远扬雷厉风行反义词:挥军进击倾巢出动按兵不动纹丝不动(1)命令一下达,大家立即闻风而动。(2)中央发出了向英雄少年赖宁学习的号召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