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嘴笨舌
拼音zhuō zuǐ bèn shé
含义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出处清·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典故出处
清·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近义词
拙口钝辞、笨口拙舌、张口结舌
反义词
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口若悬河
英文翻译
awkward in speec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成语举例:杨朔《中国人民的脚步声 望南山》:“我一个草木之人,拙嘴笨舌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拙,不能读作“chū”。
详细解释
- 拙嘴笨舌是指说话不利索,不善辞令,口才差。形容一个人在言语表达方面不够灵活,不够流利,经常说错话或者说话不清楚。
使用场景
- 拙嘴笨舌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擅长辞令、不善于表达的人,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者需要口才的场合中,如演讲、辩论、公开场合等。
故事起源
- 拙嘴笨舌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齐策二》。据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大臣,他虽然才智出众,但却因为言辞不顺而被人嘲笑。有一次,孟尝君在齐国国君面前发言,说话结结巴巴、支支吾吾,结果被人讥笑为“拙嘴笨舌”。从此,拙嘴笨舌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成语结构
- 拙嘴笨舌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形容词组成,拙嘴表示说话不流利,笨舌表示口才差。
例句
- 1. 他虽然有很多好点子,但由于拙嘴笨舌,无法将自己的意见清晰地表达出来。2. 她在公开场合总是拙嘴笨舌,很难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拙嘴笨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嘴巴笨拙,舌头也笨拙,说话不利索的样子,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口才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能说会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拙嘴笨舌,不敢在班上发言。2. 初中生:他在班级辩论赛中表现得拙嘴笨舌,没有说服力。3. 高中生:尽管他是班级的学霸,但他拙嘴笨舌,不擅长演讲。4. 大学生:她虽然专业知识扎实,但拙嘴笨舌,无法在研讨会上与他人充分交流。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