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皇帝
拼音ér huáng dì
含义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出处《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典故出处
《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英文翻译
boy empero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五代时期石敬瑭勾结契丹建立后晋,对契丹主自称儿皇帝。后泛指投靠外国,建立傀儡政权的统治者
成语举例:伪满政府曾经成为日本统治下的儿皇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卖国求荣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孩子王
成语故事
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详细解释
- 儿皇帝是由“儿”和“皇帝”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儿”表示年幼,指代君主或者权力被他人操控的君主;“皇帝”指的是君主的地位和权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年幼无能或者被他人操控的君主,暗示他们缺乏实际掌权的能力。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职位上的实际能力不足,只是名义上的拥有者。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个组织或者国家的领导者缺乏实际掌权的能力。
故事起源
- 相传,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即位时年幼,被称为“儿皇帝”。他在位期间,实际的权力被宦官和权臣所掌控,自己无法真正掌握朝政。因此,后来人们就用“儿皇帝”一词来形容年幼无能或者被他人操控的君主。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儿”和“皇帝”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位年幼的领导者只是个儿皇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掌权。2. 这个组织的领导者虽然名义上是总裁,但实际上只是个儿皇帝。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儿皇帝”这个词语,想象一个年幼无能或者被他人操控的君主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领导能力和权力相关的成语,例如“纸上谈兵”、“一言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是班级的班长,但只是个儿皇帝,没有真正的领导能力。2. 初中生:这个学校的校长只是个儿皇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掌权。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领导者只是个儿皇帝,无法真正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