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于之化
拼音xíng yú zhī huà
含义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出处《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典故出处
《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近义词
相敬如宾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成语举例:若论刑于之化,卑人其实不让文王,但恐娘子未如淑女。★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刑于之化是一个成语,由“刑于”和“之化”两个词组成。其中,“刑于”指的是受到刑法的惩罚,而“之化”表示改过自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通过刑法的惩罚,使人改正错误,重获新生。
使用场景
- 刑于之化常用于描述犯罪分子经过刑罚后改过自新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经历了一次严厉的惩罚后,改变了自己的错误行为,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主父偃和主父偃的儿子之间的一段故事。主父偃的儿子犯下了重罪,被判处死刑。主父偃请求将死刑改为流放,并且自愿担任儿子的监护人,以期能够改变儿子的错误行为。最终,主父偃的努力奏效,他的儿子在流放的过程中改过自新,成为了一个有德行的人。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形成了成语“刑于之化”。
成语结构
- 主语+刑于+之化
例句
- 1. 他曾经犯下了很多错误,但经过刑于之化,他重新做人了。2. 法律的刑罚是为了让犯罪分子刑于之化,回归社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被刑法所惩罚的人,在经历了惩罚后改过自新,焕然一新的样子。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刑法和法律的知识,可以帮助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历了刑于之化后,变成了一个好孩子。2. 初中生:在法律的刑罚下,犯罪分子经历了刑于之化,改正了错误。3. 高中生:刑于之化是一种对犯罪分子的教育和惩罚方式,旨在使其改过自新。4. 大学生:刑于之化是社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