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民不聊生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liáoshēng

民不聊生

拼音mín bù liáo shēng

含义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典故出处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近义词

  • 民穷财尽

反义词

  • 丰衣足食

英文翻译

  • The people can hardly surviv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成语举例: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聊,不能读作“qīnɡ”。
    成语辨形:聊,不能写作“迎”。
    成语辨析:民不聊生和“生灵涂炭”;都表示“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但民不聊生偏重“人民的生活;衣食无着;活不下去”;“生灵涂炭”偏重在“人民的境遇;倍受蹂躏、残害。”
    成语谜面:最苦的老百姓

成语故事

  • 战国末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魏国,消灭了他们24万联军,然后去进攻楚国,假意与韩魏和好。楚国贵族黄歇给秦昭王上书说:“你把韩魏弄得民不聊生,他们最恨你,你如借道韩魏进攻楚国,他们军队倒戈一击怎么办?”。

详细解释

  • 形容社会动荡、战乱或经济困难时,百姓的生活极度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处境非常艰难。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不稳定、经济困难、生活困苦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平准书》,当时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百姓生活困苦,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经济崩溃了,民不聊生。2. 战争导致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3. 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条件极差,民不聊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民不聊生”这个成语的发音,将其与贫困、生活困苦的形象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词汇,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由于战争的原因,那个国家的孩子们民不聊生,无法上学。2. 初中生:经济危机导致了很多人失业,社会上很多家庭民不聊生。3. 高中生: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条件极差,他们民不聊生,急需帮助改善生活状况。

拆字解意

民不聊生成语造句

  • 民不聊生造句(精选100条)

    1、加上杨广的穷奢极侈,修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搞的民不聊生,这才一败涂地。2、现在外寇入侵,国家危难,民不聊生,天地秘密教重新出世的时候到了。3、拉夫罗夫称,不应该采取军事行动,解决伊朗核问题,并称,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伤亡...

  • 民不聊生造句(精选29条)

    1、顺帝晚年荒淫无道,天灾地变,民不聊生,受外族压迫的汉民族终于发出怒吼,有识之士莫不揭竿而起。2、她并没有拯救天下的豪情,更没有兼济苍生的壮志。她只是讨厌那些无谓的战争,导致无数人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仙魅3、民不聊生的情景,拍摄得十分逼真...

  • 民不聊生造句,民不聊生的意思(精选11条)

    语义说明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使用类别用在「处境艰难」的表述上。例句01、君子当道,家给人足;小人当道,民不聊生。02、秦始皇横征暴敛,苛虐无度,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03、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04、从历史经...

  • 用民不聊生造句(精选17条)

    1、從歷史經驗來看,都是當朝弄得民不聊生,人民才會起而反抗。2、君子當道,家給人足;小人當道,民不聊生。3、杜甫〈石壕吏〉一詩寫的就是亂世民不聊生的悲慘情況,今日讀來,依然令人唏噓不已。4、清朝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 民不聊生造句(精选16条)

    1、很久以前山里频频发生瘟疫灾荒,民不聊生。2、拉夫罗夫称,不应该采取军事行动,解决伊朗核问题,并称,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伤亡惨重。3、秦始皇横征暴敛,苛虐无度,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4、尼日利亚原油产量的激增非但没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