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弄月
拼音niān huā nòng yuè
含义指玩赏花月。
出处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典故出处
明·周履靖《锦笺记·游杭》:“拈花弄月须乘少,问水寻山莫待迟。”
近义词
拈花摘叶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玩赏花月。
成语举例:俄见苍圣带领宋儒上殿,有褒衣博冠手执《太极图》者,有闭目指心自称常惺惺者,有拈花弄月自称活泼泼地者。★清·袁枚《续新齐谐·麒麟喊冤》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男性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拈花弄月是由“拈花”和“弄月”两个词组成的,其中“拈花”指轻轻摘花玩耍,“弄月”指玩弄月亮。这个成语比喻人们追求虚幻的东西,像拈花摘月一样,不切实际。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或事物,以及形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虚幻幻想。
故事起源
- 拈花弄月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代,当时有一个叫杨修的官员,他非常喜欢看月亮。有一天,他看到月亮非常明亮,就想要摘下来玩耍。于是,他拿起长竿去摘月亮,结果当然是无法实现的。后来,人们就用“拈花弄月”来形容追求虚幻不切实际的事物。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整天只是拈花弄月,根本不思进取。2. 别再拈花弄月了,现实是残酷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拈花弄月”与追逐虚幻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伸手去摘月亮,但却摘不到的情景,以此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1.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月亮崇拜文化,了解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2.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画饼充饥”、“空中楼阁”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只顾着拈花弄月,不好好学习。2. 初中生: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要拈花弄月。3. 高中生:他的计划太拈花弄月了,根本不现实。4. 大学生:我们不能一直拈花弄月,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