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邪归正
拼音gǎi xié guī zhèng
含义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近义词
改过自新、弃暗投明
反义词
执迷不悟、死不改悔
英文翻译
stop doing evil and reform onese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成语举例:这才叫改邪归正,惩创善心。(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邪,不能读作“yé”。
成语辨形:邪,不能写作“斜”。
成语辨析:改邪归正和“弃暗投明”;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但改邪归正偏重指不再做坏事;“弃暗投明”偏重指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成语谜面:重新做人
详细解释
- 改邪归正是一个用来形容一个人从邪恶的道路上回头,重新回到正道上的成语。它强调了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并重新追求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悔过自新,放弃邪恶行为,重新做人。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放下错误,重新开始。
故事起源
- 改邪归正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楚辞·九歌·湘夫人》。相传湘夫人是楚国的美女,她的丈夫曾经因为贪恋美色,沉迷于酒色之中,行为十分放荡。后来湘夫人为了挽救丈夫,采取了种种方法来感化他,最终成功使丈夫改邪归正,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犯错误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改邪归正。2. 这个年轻人曾经走上了邪路,但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成功改邪归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拆分成两部分来记忆,"改邪"表示改变邪恶,"归正"表示回到正道。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突然看到一束光明,然后决定放弃邪恶,重新回到光明的道路上来。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诗词和故事来加深对改邪归正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勇于改邪归正,不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改邪归正,努力学习。3. 高中生:在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勇敢地改邪归正,追求真理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