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班做势
拼音ná bān zuò shì
含义装模作样,摆架子。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5回:“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就拿班做势起来。”
典故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5回:“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就拿班做势起来。”
近义词
装模作样、拿腔作势
英文翻译
put on airs <strike grand pos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装模作样,摆架子。
成语举例: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四回:“有人不信邪,把笔一丢,拿班做势想拍屁股走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拿班做势是一个贬义成语,形容利用自己的职务或地位来威胁、欺压他人,以显示自己的权力和威严。这种行为常常是出于自私、自大或者虚荣心过重的心态。
使用场景
- 拿班做势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那些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或者欺压下属的人。例如,在工作场所,有些上司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权来对下属进行不公平的待遇或者施加压力,这就是拿班做势的表现。
故事起源
- 拿班做势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场。在古代,官员们常常利用自己的职务来压制他人,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拿班做势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拿班”指的是利用职务,而“做势”表示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权力。
例句
- 1. 他总是拿班做势,对待下属非常苛刻。2. 领导拿班做势,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拿班做势”与一个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官员利用自己的职务来欺压他人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权力滥用和职务利用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不应该拿班做势,应该公平对待每个学生。2. 初中生:班长拿班做势,让我们觉得很受压力。3. 高中生:校长拿班做势,对待学生非常苛刻。4. 大学生:教授不应该拿班做势,应该尊重学生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