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儿鬻女
拼音mài ér yù nǚ
含义鬻:卖。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女儿。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近义词
背井离乡、哀鸿遍野、家破人亡
反义词
丰衣足食、四海升平、饱食暖衣
英文翻译
sell his son and daught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鬻:卖。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女儿。
成语举例:洛阳饥民卖儿鬻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所迫而卖掉自己的儿女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鬻,不能读作“zhōu”。
成语辨形:鬻,不能写作“粥”。
成语辨析:卖儿鬻女与“骨肉离散”有别;卖儿鬻女是说穷困到极点的情况;“骨肉离散”比喻亲属分离;不能团聚。前者适用面窄;后者适用面宽。
详细解释
- 卖儿鬻女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地出卖儿女或牺牲子女的利益。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感受,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亲人的人。
使用场景
- 卖儿鬻女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些道德败坏、不顾家庭和亲情的行为。可以用于谈论家庭关系、亲情关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话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有一个叫做杨姑娘的女子,她为了救治生病的母亲,不惜卖身求药。后来,她又为了救治生病的父亲,不惜出卖自己的儿女。这个故事传扬开来,人们用“卖儿鬻女”来形容不择手段地出卖子女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卖儿鬻女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动词+名词”,其中卖和鬻都表示出卖的意思,儿和女分别指儿子和女儿。
例句
- 1.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卖儿鬻女,让人很难接受。2. 这个官员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地卖儿鬻女,丧失了道德底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市场上卖掉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种行为非常残忍和不道德,所以卖儿鬻女这个成语就表示不择手段地出卖子女的利益。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以及家庭道德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考试成绩好,不顾自己的妹妹感受,让她帮他写作业,真是卖儿鬻女。2. 初中生:为了买新手机,他把自己的老手机卖了,真是卖儿鬻女。3. 高中生: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报了很多补习班,真是卖儿鬻女。4. 大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他不择手段地利用自己的朋友关系,真是卖儿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