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残年
拼音fēng zhú cánnián
含义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典故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近义词
风中之烛、风前残烛
反义词
风华正茂、年富力强
英文翻译
The dying age is like a candle in the win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成语举例: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老舍《四世同堂》六)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烛,不能读作“zú”。
成语辨形:残,不能写作“惨”。
详细解释
- 风烛残年形容人到了晚年,身体强度和生命力都已经大大减弱,就像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随时可能熄灭一样。这个成语意味着人的寿命已经不多,生命已经进入末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年纪大的人,特别是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荀卿年纪已经很大了,一天晚上他和朋友们在一起聚会,突然狂风大作,烛火不断摇曳。有人担心烛火会熄灭,但荀卿却说:“风烛残年,何足道哉?”从此,人们将荀卿的话作为成语使用。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定语+名词
例句
- 1.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很虚弱,过着风烛残年的生活。2. 老人家年纪大了,已经是风烛残年,我们要多关心照顾他们。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风烛残年”与老年人的形象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老年人坐在吹风机前,身体摇摇欲坠,烛火也在风中摇曳不定的情景。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老年人的成语,例如“花甲之年”、“白发苍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帮助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过马路。初中生:我的祖父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我们要多陪伴他。高中生:听说那位科学家已经是风烛残年,但他仍然坚持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