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六臂
拼音sān tóu liù bì
含义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典故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近义词
神通广大
反义词
黔驴技穷、一无所长
英文翻译
be infinitely resourceful <be superhuman with three heads and six arms;have the strength of te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成语举例:吕岳在金眼驼上,现出三头六臂,大显神通。(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神通广大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臂,不能读作“bèi”。
成语辨形:臂,不能写作“背”。
成语辨析:三头六臂和“神通广大”;都表示本领大。但三头六臂重于本领高强;很不寻常;“神通广大”偏重于本领很大;办法很多。当强调门路多;路道粗;善于钻营;容易解决问题时;用“神通广大”。
成语谜面:众
详细解释
- 三头六臂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是一只猴子,他有三个头和六只手臂,可以同时做多项任务。因此,三头六臂成为形容一个人能力超强,干活勤奋的比喻。
使用场景
- 三头六臂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非常努力,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具有超强的工作能力。
故事起源
- 三头六臂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是一只能够变化形态的猴子,他可以同时使用三个头和六只手臂,以此来完成各种任务。这个故事中的孙悟空被人们视为勤奋、能干和多才多艺的代表,因此,三头六臂成为了形容一个人能力超强、勤奋努力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三头六臂这个成语由“三头”和“六臂”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像三头六臂一样,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任务。2. 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工作起来就像是三头六臂。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头六臂”这个成语与孙悟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孙悟空同时使用三个头和六只手臂完成各种任务的场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孙悟空和《西游记》的故事,可以深入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小明是学校的三头六臂,因为他既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又是足球队的队长。2. 初中生:我的妈妈每天都要忙着上班、照顾家庭和照顾我,她就像是三头六臂一样。3. 高中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我每天都像是三头六臂一样,忙着学习、参加社团活动和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