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含义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出处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典故出处
参见“半部论语治天下”。
近义词
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举例: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过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二十篇。
详细解释
- 半部论语是由“半部”和“论语”两个成语组成。其中,“半部”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只掌握了一部分,没有全面了解或掌握;“论语”是指儒家经典《论语》。半部论语形象地比喻只学习了《论语》中的一部分,而没有全面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只掌握了一部分,没有全面了解或掌握。
故事起源
- 半部论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春秋时期的大儒孔子传授学生时,以《论语》为教材。有一位学生只学习了《论语》中的一部分,而没有全面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后来,这位学生在某次辩论中被人揭露了他只学了《论语》的一部分,没有全面了解儒家学说,从而被戏称为“半部论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其中,“半部”为形容词短语,修饰“论语”。
例句
- 1. 他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对这个专业只是半部论语。2. 这位运动员只掌握了技术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半部论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本厚厚的《论语》书,但书的一半被撕掉了,只剩下一半。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的内容,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虽然学了一点儿古诗,但是还是半部论语。2. 初中生:虽然我学了一些化学知识,但在化学竞赛中还是半部论语。3. 高中生:我虽然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只读了一些历史小说,还是半部论语。4. 大学生:尽管我学了很多编程语言,但在软件开发上还是半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