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末归本
拼音qù mò guī běn
含义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出处《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典故出处
《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重视农业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去末归本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去、末、归、本。去指去除、剔除;末指最后、表面;归指回归、归属;本指本质、根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去除表面现象,追求问题的本质或根源。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可以用来强调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去掉表面的虚华,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故远人不怨,怨在末而不在本也。”后来,人们将其中的“末”和“本”合并成“去末归本”,表示追求事物的本质。
成语结构
- 去末归本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去末归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2. 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总能迅速找到问题的本质,去末归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棵树,树上有很多枝叶,但只有找到树的根才能真正了解树的本质。去末归本也是一样,要去掉表面的枝叶,找到问题的本质。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本末倒置”、“本末蠢然”等。这些成语都与问题的本质或表面现象有关,可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会去末归本,才能真正理解问题。2. 初中生: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去掉表面的干扰,找到问题的本质,这就是去末归本。3.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事件,要去末归本,了解历史的本质和根源。4. 大学生:在研究科学问题时,我们要善于去末归本,不断追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