殃及池鱼
拼音yāng jí chí yú
含义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处《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典故出处
《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近义词
池鱼之殃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举例:张爱玲《色,戒》:“大概也是叫她安心的话,不会乱枪之下殃及池鱼。”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城门发生火灾,火借着风势越烧越旺,城里的居民纷纷到护城河去取水灭火,大火被扑灭了,但护城河的河水也被舀干了,河里的鱼再也没法生存下去,全部被干死。
详细解释
- 殃及池鱼意为灾祸波及到池塘中的鱼,比喻因某个人或某个集体的错误行为而使无辜的人也受到牵连或遭受损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人的错误行为或决策给周围的人带来不良影响,或者某个集体的错误行为或决策导致整个团体受到损失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相传,有一位官员养了一群珍贵的鱼在自家的池塘中。有一天,这位官员的儿子不小心把池塘的水放干了,导致鱼群无法生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错误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还会波及到周围的人。
成语结构
- 殃及池鱼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殃及”表示波及,牵连;“池鱼”指池塘中的鱼。
例句
- 1. 他的错误决策殃及池鱼,导致整个公司陷入困境。2. 政府的不当行为殃及池鱼,让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了损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池塘中的鱼群,突然遭到了灾祸的波及,整个池塘变得一片混乱。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灾祸、波及相关的成语,如“一发不可收拾”、“一石二鸟”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不良行为殃及池鱼,让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受到了惩罚。2. 初中生:政府的腐败行为殃及池鱼,让整个社会都受到了负面影响。3. 高中生:公司高管的错误决策殃及池鱼,导致很多员工失去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