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扰
拼音yōng rén zì rǎo
含义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典故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近义词
杞人忧天、替古人担忧
反义词
聊以自慰
英文翻译
stupid people create trouble for themselv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成语举例:他在房里踱了半圈,在门口停下,背对着郑成功,警告似地说:“不要庸人自扰。”(华而实《汉衣冠》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庸,不能读作“yònɡ”。
成语辨形:庸,不能写作“佣”。
成语辨析:见“杞人忧天”。
成语谜面:杞人忧天
成语故事
陆象先是唐朝一个很有气量的人。
当时太平公主专权,宰相萧至忠、岑义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洁身自好,从不去巴结。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发被杀,萧至忠等被诛。受这件事牵连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许多人,那些人事后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剑南道按察使,一个司马劝象先说:“希望明公采取些杖罚来树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没人会听我们的。”象先说:“当政的人讲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讲严刑呢?这不是宽厚人的所为。”
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开导教育一番,就放了。录事对象先说:“明公您不鞭打他们,哪里有威风!”象先说:“人情都差不多的,难道他们不明白我的话?如果要用刑,我看应该先从你开始。”录事惭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说:“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扰)。如果在开始就能清醒这一点,事情就简单多了。”。
详细解释
- 庸人指平庸无能、碌碌无为的人,自扰指自己给自己制造困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庸人自己因为无知、无能而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困扰的情景。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己无能或者因为自身原因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他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或者无能而给自己带来困扰。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庸人自扰,不以物害己。”庄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庸人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愚蠢而给自己带来困扰的意思。
成语结构
- 庸人自扰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庸人”表示庸碌无能的人,“自扰”表示自己给自己制造困扰。
例句
- 1. 他总是庸人自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出错。2. 这个人太庸碌了,总是庸人自扰,给自己找麻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分解成庸人和自扰两个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可以通过与庸人自扰类似的例子来记忆,比如一个无知的人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庸人自扰相关的成语,比如“自食其果”、“自寻烦恼”等,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庸人自扰的人,总是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给自己带来麻烦。2. 初中生:这个同学总是庸人自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出错。3. 高中生:他一直是个庸人自扰的人,总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给自己带来麻烦。4. 大学生:他总是庸人自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给自己制造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