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城下之盟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éngxiàzhīméng

城下之盟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含义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典故出处

  •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近义词

  • 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反义词

  • 自食其力、自强自力

英文翻译

  • a treaty signed under coercion <humiliating treaty of peac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成语举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盟,不能读作“mínɡ”。
    成语辨形:盟,不能写作“蒙”。
    成语谜面:战败合约

成语故事

  • 楚国攻打宋国(在今河南商丘县)的时候,宋国国都被楚军重重包围。城里的宋国人无粮无柴,很是恐慌。于是派华元趁黑夜悄悄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营帐,用强硬的口气对子反说:“我们的国君叫我明白告诉你:我们已经到了粮空柴尽的地步了。但是,你们如果以为趁此可以逼迫我们订立‘城下之盟’,把我们置于死地,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子反见华元这么厉害,当即答应撤军,平等谈判,友好结盟。

详细解释

  • 城下之盟源自古代战争时期的情景。当一个城市被敌军围困时,城内的人们为了共同对抗敌人,会达成一项盟约,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生命安全。城下之盟强调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的精神和决心。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面临共同困境或危机时,各方为了共同利益而达成的临时合作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困境中,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的决心和勇气。

故事起源

  • 城下之盟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战争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在故事中,曹操围困刘备于白马坡,刘备与关羽、张飞达成了城下之盟,共同对抗曹操。

成语结构

  • 城下之盟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城”、“下”和“盟”。

例句

  • 1. 在这次紧急会议上,各方代表达成了城下之盟,共同对抗经济危机。2. 尽管彼此之间有矛盾,但在面对外敌时,他们仍然能够达成城下之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困在一个城市里,城外是敌人的包围,为了保护自己,你与其他人达成了一个盟约,共同对抗敌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团结、合作相关的成语,如“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游戏中达成了城下之盟,共同对抗外星人。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们班同学之间建立了城下之盟,共同学习,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达成了城下之盟,共同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共同努力改善环境。

拆字解意

城下之盟成语造句

  • 城下之盟造句(精选36条)

    1、殿下,管家真的要议和吗?与金人签订城下之盟!2、战争结束后,失败的国家,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3、随后朕亲率六骑于渭水河畔同颉利签订城下之盟,有人曾经以此骂过朕说朕是昏君,可是当年朕也是迫不得已。4、只不过,那条约说的不好听一点,只不过是...

  • 城下之盟造句,城下之盟的意思(精选17条)

    语义说明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使用类别用在「丧权条约」的表述上。例句01战争结束后,失败的国家,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02清朝统治者屈服于外敌压力,屡次签订城下之盟。03如今敌众我寡,只好签下城下之盟,以减少伤亡。04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迫...

  • 城下之盟造句(精选30条)

    城下之盟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近义词: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强自力1、这些将士宁愿战死,也决不为城下之盟。2、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城下之盟。3、落后就要挨打,城下之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4...

  • 城下之盟造句(精选10条)

    1、如今敌众我寡,只好签下城下之盟,以减少伤亡。2、银行危机,大批企业倒闭,失去一生积蓄的成千上万愤怒的人民形成了巨大的政权危机,老罗斯福不得不借重摩根的力量来稳定大局,他在最后时刻被迫签下城下之盟。3、宋朝因为积弱,所以和外族交战,往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