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于刍荛
拼音xún yú chú ráo
含义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典故出处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成语举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比之‘询于刍荛’,就是以为虽然小说,也有所为的明证。”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人们在草地上询问牛羊,表示对普通人的意见或建议的征求。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含义更为广泛,用来形容向一般人征询意见、寻求帮助或听取意见。
使用场景
- 询于刍荛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在决策之前,领导或团队可能会询问下属或专家的意见。2. 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人们可以向朋友、家人或同事征求建议。3. 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4. 在自我反思和发展中,个人可以向他人寻求反馈和建议。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了齐国的襄公询问牛羊的情景。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向一般人征询意见的比喻。
成语结构
- 询于刍荛由“询于”和“刍荛”两个词组成。其中,“询于”表示询问的动作,“刍荛”表示草地上的牛羊。
例句
- 1. 在做重要决策之前,他总是会询于刍荛,以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2. 我们应该学会询于刍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3. 学生们应该勇于询于刍荛,不要害怕向老师请教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询于刍荛”拆分成三个部分记忆,例如,“询于”可以联想到询问的动作,“刍荛”可以联想到牛羊在草地上。可以通过将这些部分与实际场景或形象进行关联,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问鼎中原”、“问心无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可以询于刍荛吗?我不明白这道题目。2. 初中生:我在选课时询于刍荛,向学长们请教了一些关于选课的建议。3. 高中生:我在写作文时询于刍荛,向同学们征求了一些建议,提高了作文的质量。4.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我向亲友询于刍荛,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