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攘外安内在词典中的解释
rǎngwàiānnèi

攘外安内

拼音rǎng wài ān nèi

含义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典故出处

  •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近义词

  • 安内攘外

英文翻译

  • repel foreign invasion and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成语举例: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内,其功甚大。(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处理内外关系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攘外安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策略,意为在国家面临外患时,必须首先解决外部的敌人,保卫国家的疆土,然后再着手解决内部的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这个成语强调了外患和内乱的相互关联,只有同时处理好外患和内乱问题,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领导者或者政府在处理国家问题时,既要应对外部的挑战,又要解决内部的矛盾。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处理问题时,既要应对外部的困难,又要处理自身的内部问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白虎通义》中。当时,汉朝的刘备发动了北伐,攻打曹魏。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刘备派刘备的部下关羽在国内安定边境地区。这个故事表达了攘外安内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攘外安内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的,攘外和安内。攘外指抵御外敌,安内指维护内部安定。

例句

  • 1. 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我们必须攘外安内,加强国防同时处理好内部矛盾。2. 在这个企业中,老板非常重视攘外安内,他注重与竞争对手斗争的同时,也注重内部员工的稳定与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攘外安内理解为两个相对的动作,攘外即是抵御外敌,安内即是维护内部的安定。可以通过联想攘外的动作,例如抵挡外敌的侵略,然后再联想安内的动作,例如维护社会的稳定。通过对这两个动作的联想,可以更好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治国策略和历史事件,了解攘外安内在中国历史上的具体应用和影响。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安邦定国”、“团结一心”等,来丰富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攘外安内的活动,大家一起清理校园,同时也学习如何保护环境。2. 初中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攘外安内的行动,大家一起解决了班级内的矛盾,同时也团结起来面对学习的压力。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学生会在组织活动时,总是很注重攘外安内,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又要顾及到学校的规章制度。

拆字解意

攘外安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