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已成舟
拼音mù yǐ chéng zhōu
含义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典故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近义词
覆水难收
反义词
变幻莫测
英文翻译
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The wood is already made into a boa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成语举例:事到如今,木已成舟,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已,不能写作“己”或“巳”。
成语辨析:木已成舟与“覆水难收”有别:木已成舟是从事情自身发展的状况着眼;只描写事情的局面;“覆水难收”则从人的行为结果着眼;多用来修饰人们表示决心;提出承诺后的局面。
成语谜面:杭改作航
详细解释
- 成语“木已成舟”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木”、“已”、“成”、“舟”。其中,“木”指的是木头,代表着事情的起始阶段;“已”表示已经,说明事情已经完成;“成”表示成为,表示事情已经变成了;“舟”指的是船,代表着事情已经进展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已经变成了无法改变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事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无法改变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错过了机会无法挽回,或者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
故事起源
- 成语“木已成舟”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一百二十四·项羽本纪》中。相传在楚汉战争中,楚军项羽与刘邦的汉军激战多年,最终项羽兵败被围困于垓下。当时,项羽意识到战局已经不利,但他仍然不愿意投降,于是他用刀将自己的船烧毁,表示决心战斗到底。这个故事成为了“木已成舟”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了,真是“木已成舟”。2. 你现在才想要改变,可事情已经“木已成舟”了。3. 他错过了这个机会,现在已经“木已成舟”,无法再挽回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木已成舟”比喻为一艘船已经被建好,无法再拆散,进而引申为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可以通过想象一艘木船已经建好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时不我待”、“一发不可收拾”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木已成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忘记带作业了,老师说“木已成舟”,只能罚我写一篇检讨。2. 初中生:我错过了报名的截止日期,现在已经“木已成舟”,无法参加比赛了。3. 高中生:我父亲生病已经很严重了,医生说现在“木已成舟”,只能尽力缓解病情了。